設計塑造國家:Singapore Design Week 2025 的城市詩篇
- Lin Hsieh
- 10月24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
(Image credit: Ken Sun)
新加坡設計周 2025 年(Singapore Design Week),以 “Nation by Design”(設計造國家)為主題,從 9 月 11 日至 21 日在全島各地展開,回顧國家獨立六十年來設計如何深度形塑公共生活與國民身份。
主題與策展:設計作為變革力量
此次設計周將設計不僅視為美感,更作為國家進步與公民生活的一部分。策展團隊把焦點對準新加坡過去六十年在城市規劃、公共空間、可持續發展與本土創意上的提升與自信。活動地點擴展至 Bras Basah·Bugis、Marina、Orchard,以及新加入的 Singapore Science Park,每一區域以不同切角詮釋「Nation by Design」。
精選亮點:材料、工藝與環保的交匯
Espresso Chair by Banda:設計師利用印尼咖啡渣製成類似軟木的 C-Foam 材質,製作可平板包裝又模組化的椅子,強調循環再利用與材料創新。

(Image credit: Ken Sun)
Ott: A Living Tradition by Yoon Seok-hyeon:這件作品去掉陶瓷中的釉面,以東亞傳統漆樹樹脂(lacquer)方式處理器物,讓古老技藝與現代實用性融合。

(Image credit: Ken Sun)
Scaffold Chair by Studio Ryte:採用香港傳統竹腳手架元素,利用竹材的彎曲特性與旧式構造方式做家具。沒有用合成的連接件,只靠自然組構與旋轉結構固定。

(Image credit: Ken Sun)
Fold - Gold Reimagined by Tan Wei Ming:將大量一次性使用的橡膠手套轉化為燈具作品,從廢棄物中提煉藝術與工業設計的再生可能性。

(Image credit: Ken Sun)
Matahari by Olivia Lee:靈感來自熱帶陽光與當地烹調器具,將陶器與金屬結合做成太陽能炊具組合,既實用也富有視覺張力。

(Image credit: Courtesy Olivia Lee)
展望未來設計圖景
Singapore Design Week 2025 超越展覽本身,是一個公共對話的平台:設計不僅是物件與視覺,更是政策、社群與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。透過一系列以可持續、在地工藝、材料創新為核心的作品,這次設計周展示了設計如何參與國家建構,也提示未來設計應有的責任與可能性。
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