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建築師畫設計圖讓人建造。而我已在畫中建造,若有人想依照我所畫的圖來建造房子,就隨他們吧。」-萊伯斯·伍茲
- mail20949
- 17小时前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
當我們談論那些僅存在於思想和紙上,卻足以改變建築世界的設計師時,萊伯斯·伍茲(Lebbeus Woods)的名字無疑值得佔據一席之地。他的設計包括地下城市、漂浮建築和為阿爾伯特·愛因斯坦設計的太空紀念碑,這些構思充滿了創意和挑釁性。雖然他的設計中只有一個成為了永久性的建築,但這並不削弱他對建築世界的巨大影響。
挑戰傳統,構建自由的設計世界
萊伯斯·伍茲的作品總是挑戰著建築的規則,甚至是自然界的規律。他不曾與任何建築或工程公司合作,而是讓自己的設計擺脫了社會和物理世界的束縛。正如舊金山博物館展覽的聯合策展人約瑟夫·貝克爾所言,「從未建造過任何東西幾乎是一種榮譽勳章,因為你不是客戶的受害者。」
伍茲的設計並不在意重力、地震或政府的限制。他設計的建築並非為了滿足商業需求,而是為了表達純粹的思想。對於他來說,建築是一種自我表達、一種挑戰現有空間規範的方式。
為地震設計會移動的建築
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個構思,是伍茲為地震頻發地區設計的建築,這些建築可以隨著地震移動,而不是被其摧毀。他甚至幻想在分裂的柏林地下建造一個龐大的城市,這裡成為東西方人士交流的空間,超越地表的動盪不安。
非傳統的建築草圖
與傳統建築師不同,伍茲的圖紙並不是用來提供建築施工的精確藍圖,而是滿載著挑釁性的新構想。他的作品讓觀者自行完成創造,通過畫作和標註來啟發每個人獨特的解讀。這種異想天開的圖紙,不僅激發了觀者的思考,也改變了人們對建築設計的期待。
源於現實,卻遠離現實的烏托邦
儘管他多次被拿來與科幻電影或未來主義概念藝術相比,但伍茲始終認為自己不是一個幻想家。他並不追求生活在幻想世界中,而是試圖探索「如果我們擺脫傳統的限制,世界會是什麼樣子」。
這一理念在他20世紀80年代末的Centricity系列中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現。那時,他設計了一個漂浮的房間,既像昆蟲又像外星飛船,伍茲稱之為「烏托邦城市」。它並沒有特定的大小或尺度,而是提出了一個問題:如果我們按照不同的規則生活,世界會怎樣?
唯一的建成作品:光之亭
伍茲的一生幾乎都專注於紙上的建築,而唯一一個真正被建成的設計是中國的「光之亭」。該設計座落在伍茲好友、建築師史蒂芬·霍爾設計的建築中。玻璃走道、巨大的塑膠軸與金屬桿構成了一個讓人彷彿置身廣闊空間的場所。然而,這個實體建築卻與伍茲的紙上世界相悖。策展人貝克爾曾表示,他對這座建築抱有一絲警惕,擔心現實的建造可能會削弱伍茲那獨特的創作控制。
永恆的愛因斯坦紀念碑
在他未建成的眾多構思中,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為阿爾伯特·愛因斯坦設計的「太空紀念碑」。伍茲設想了一座十字形的紀念碑,將愛因斯坦的思想通過光束傳播到宇宙深處,反映了相對論的永恆問題。這個設計展示了伍茲對人類思想的敬意,也突顯了他作品中深刻的哲學思考。
雖然萊伯斯·伍茲的大部分作品都未被建造,但這絲毫不影響他作為建築界的思想先鋒。他挑戰了我們對空間、建築和人類生活方式的理解,並且在每一幅未建成的畫作中,都為我們描繪了一個無限可能的世界。正如他自己所說:「我不關心幻想世界,而是關心如果我們擺脫傳統的限制,世界會是什麼樣子。」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