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不論是跑一萬次或是只有幾百次程式,電腦從不抱怨。」-約翰·馬埃達
- mail20949
- 9月2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
數位時代的文藝復興人——約翰·馬埃達的跨領域創新之路
約翰·馬埃達(John Maeda)自稱是「美國技術專家與產品體驗領導者」,然而,回顧他多元且豐富的職業生涯,他更像是數位時代的文藝復興人。從平面設計師、藝術家、電腦科學家、教授、首席客戶體驗官到CEO,馬埃達的生涯多次轉型,而他的核心始終圍繞著設計,尤其是設計與科技的交匯點。正如《連線》雜誌所言:「馬埃達之於設計,如同沃倫·巴菲特之於金融。」
藝術與科技的開創者
作為一名藝術家,馬埃達重新定義了如何將電腦編程作為一種藝術表達的工具。他的作品被永久收藏於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、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以及巴黎的卡地亞基金會。他在麻省理工學院(MIT)完成了學士和碩士學位後,前往日本筑波大學藝術與設計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,並最終成為MIT的計算設計教授,還榮獲白宮的國家設計獎。
他的藝術實踐融合了計算與設計技能,開發出全新的藝術表達媒介。通過將電腦編程與傳統藝術技術相結合,馬埃達為當今常見的互動式動態圖形奠定了基礎。
NFT與數位藝術的未來
2021年6月28日,馬埃達在Verisart與SuperRare的合作下發行了他的首個NFT作品《Sketch 0000574 / Nature Series》。該作品來自他早期的草圖系列,這些草圖促成了他在卡地亞基金會2005年個展的誕生。馬埃達表示:「NFT市場令我感興趣,因為它提供了與傳統實體藝術類似的分享過去片段的機會,儘管這與計算的無限性本質相矛盾。」
馬埃達解釋了作品的創作過程:「在90年代,我的許多作品都涉及數學與人體動作的實驗。當時電腦性能非常有限,因此我需要創造超越當時技術的新技術。」這些作品通過他開發的定製軟件渲染,經過整個晚上的運算生成動畫。
探索數位時代的人類存在
馬埃達的作品不僅是技術的展現,更是對數位時代人類存在的深刻思考。在2007年的展覽《MAEDA》中,他使用一個實時運行的MySpace網頁來探討技術密集、卻常常缺乏互動深度的線上世界。他在展覽中呈現了一個充滿展示繭、文本和影片的房間,探索了如何在快節奏的數位互動中尋求更簡單的生活方式。
他的《簡單法則》(The Laws of Simplicity, 2006)成為他探索簡單生活理念的重要著作之一,這本書探討了如何在複雜的科技生活中實現簡單化的未來。
設計教育與跨學科合作的推動者
馬埃達在MIT期間創立了「數字設計」項目,旨在為視覺設計師和藝術家提供計算設計的入門工具。他也是「STEM到STEAM」倡議的發起者,這一倡議將藝術與設計融入科學、技術、工程與數學(STEM)教育,推動跨學科合作,為未來的創新提供了新視角。
馬埃達強調,設計思維是解決問題、促進科學發現和跨領域合作的重要工具。他認為,將藝術與設計引入STEM教育不僅能促進經濟發展,還能帶來突破性的創新。
總結
約翰·馬埃達無疑是數位藝術與設計領域的先驅人物,他的跨學科創新精神啟發了無數藝術家和設計師。無論是在他的作品、書籍,還是公開演講中,馬埃達始終引領設計與科技的結合,並持續推動著這兩個領域的發展。



留言